玉林定制西装的地方-玉林西装店
马师曾是做什么的
马师曾
马师曾(1900年4月2日-1964年4月22日),字伯鲁,号景参,祖籍广东顺德。广东顺德县桂洲马地桥人(现为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地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
曾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后一直在香港、澳门、广州、东南亚一带演戏及拍**。1955年底回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擅演丑生、小生、小武、花脸、须生等行当,独创的“乞儿喉”,半唱半白,顿挫分明,有时还揉入方言俗语,活泼滑稽,成为脍炙人口的马腔。
他于晚年改唱老生,技艺愈精,演来苍凉刚劲,颇见功力。
中文名:马师曾
外文名:MaSiTsa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顺德
出生日期:1900年4月2日
逝世日期:1964年4月21日
职业:粤剧艺术大师
代表作品:《苦凤莺怜》、《贼王子》、《佳偶兵戎》、《刁蛮公主戆驸马》
演艺经历
拜师学艺
“书香世家”。自幼家贫,曾跟曾叔祖马贞榆攻读四书五经。十五岁考入“敬业中学”。读书时演过文明戏。中学毕业后在香港当过钢铁店学徒。马师曾天资聪慧,爱好音乐与戏剧。常常偷偷地看戏,对当时的名伶周喻林、靓元亨、新白蔡等的唱功演技都很崇拜。最后不顾父母反对,拜师傅佳为师学粤剧,进戏馆学戏。
南洋献艺
后来为了生活,只身去南洋登台,来到新加坡,在“尧天彩”剧团当第三小生。在南洋的那段期间内,马师曾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由于那时候他的表演艺术较差,而又不懂粤剧的传统演法,在舞台上闹了不少笑话。挫折激励了年轻的马师曾,他决心勤学苦练,反复钻研了传统粤剧《江湖十八本》,对每个剧的情节,人物性格,曲词乐谱,台步等都作细致的琢磨,又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因此他的舞台艺术与修为不断提高。
雄霸艺坛
马师曾对丑角的演法特别喜爱,故在丑角的表演艺术上作了特别研究,终于创出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腔”,一新观众耳目。而他的丑角形象逐渐为人所喜爱,在《苦凤莺怜》中马师曾将剧中的乞儿仔演活了,深受观众赞许,因此为他雄霸粤剧艺坛打下了基础。
后加入长春剧团,改用艺名马师曾。返香港后,参加“人寿年”剧团,和白驹荣、千里驹同台。他以丑角戏见长,不同于薛觉先演的斯文戏,观众表示欢迎。参加“大罗天”剧团后,戏路拓宽,丑、生、旦、净都演过,并领导该团编剧部,所编的戏包含历史题材与当代题材,也有才子佳人戏和改编外国**的,古装、时装、西装兼而有之。1931年到美国三藩市演出,历时两年。后回香港组织太平剧团,在与觉先声剧团争雄时,促进了粤剧艺术的发展。后创办“全球**公司”,所拍影片有《野花香》、《难测妇人心》、《二世祖》等,很受观众欢迎。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时,返回内地,从广州到广西,组成抗战粤剧团。抗战胜利后,与薛觉先在香港合演过名剧《蝴蝶夫人》、《清宫恨史》。1956年从香港回广州,曾担任剧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和广东粤剧院院长。
惨遭禁演
广州是粤剧活动的中心,马师曾在广州工作和演出,应该是很自然而正常的事。其实不然,在他一生4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有20多年是不能在广州舞台演出的。粤剧大师竟然不能在粤剧的活动中心演出,在那个年月里,就是有这种咄咄怪事。
1929年,马师曾已是鼎鼎大名的粤剧“红伶”,年薪为全行之冠。是年秋,在夜戏散场后,他走出海珠戏院门前,被歹徒扔炸弹炸伤右脚。广州警察局反而借故勒令他主持的“国风剧团”停演6个月、这无异是迫令剧团解散。马师曾举家仓皇迁往香港,另组剧团演出于香港、澳门、东南亚和美洲,有时也到珠江三角洲的中小城镇演出。广州市则是他的“禁区”。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他逃出虎口进入广西重组剧团,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马师曾以为经过抗战的洗礼,广州的官场状况会好一些,带领他经过多年颠沛流离,边逃难边演戏谋生,戏箱损失大半的“胜利剧团”,满怀喜悦地回到广州。不想只过了几个月,又发生《野花香》被禁演的事。
《野花香》写一大学教授姚其琛,满口礼义廉耻,以维护社会风化为己任。得知儿子迷恋某交际花,不胜震怒。谁料他见到这个交际花时,正人君子的外衣一层层被剥下,露出假道学、伪君子的真面目,终至出妻弃子,身败名裂。这原是30年代马师曾在香港编演的一出“时装戏”,抗日战争时期仍常有演出,为什么这个时候被禁演呢?据说:当时广东有一位高官是姓姚的,也曾当过教授,马师曾此剧是“有意影射、诋毁长官”。一个10多年前在香港编演的戏,竟会影射、诋毁10多年后广州的高官,这禁演的理由不是令人啼笑皆非吗?然而那个年月又哪有说理的地方?马师曾又一次黯然告别广州,把剧团带到香港。
l949年10月广州解放,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国民党的飞机不能再到广州轰炸、骚扰,各大戏院演出恢复正常。是年下半年马师曾和红线女就带领“红星剧团”回广州演出。这一次演出时间将近半年,除演“马派”剧目外,还在华南文联的帮助下,编演了表现抗日战争胜利后,珠江三角洲农民反抗官僚、恶霸压迫剥削,反对国民党抓壮丁打内战的现代剧《珠江泪》。1951年1月5、6日,马师曾和红线女还参加了“抗美援朝粤剧大集会义演”,演出批判崇美思想的短剧《牛仔裤》。
这次演出,马师曾是带着对解放后的广州美好的印象离开的。不想回到香港却受到一股股恶浪的袭击。先是当时在香港的粤剧同业组织“八和会馆”的负责人,召开一个有在港许多粤剧同行参加的大会,申斥马、红在广州“赤化”,警告他们倘再有“赤化”行为就要将他们“出会”(开除会籍)。会上还有一些人起哄,叫嚷要在“华光大帝”(粤剧戏神)像前“斩鸡头、烧黄纸”发誓不得“赤化”。接着是港英政府政治部对马、红进行“传讯”,追查他们在广州的活动。马师曾接连受到沉重的打击,剧团又一次解散。加之年过半百,在那个社会就意味着“票房贬值”,搭班演出也只能受到“照顾照顾前辈”那样的收容,那几年的处境十分困难。
回归祖国
就在这个时候,社会主义祖国向这位艺术大师伸出热情的手:1955年邀请他和红线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周年的日子里,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马师曾在观礼台看到天安门城楼以主席为首的党和国家***,看到长安街游行队伍的雄伟场面。威武庄严的解放军,精神抖擞的工人、农民和各界人士,都显示了新中国意气昂扬、奋发向上的面貌。总理在北京饭店宴请观礼代表,和马师曾亲切交谈,邀请他到全国各地看看。马师曾在观礼活动中会见了茅盾、夏衍、梅兰芳、程砚秋、田汉、欧阳予倩、曹禺等著名文学家、戏剧家,他们都热情而诚恳地希望马师曾能回到新中国工作。在北京和广州,他看了很多戏曲演出,了解国内戏曲剧团,特别是广东粤剧团的组织、演出情况。最后在广东陶铸接见时,马师曾表示了要回来工作的决心。经过1个多月的时间,他料理停当在香港的一切事宜,就回到广州来了。
1955年12月19日,广东省、广州市文化艺术界150多人集会,欢迎马师曾和红线女从香港回到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这位粤剧大师终于回到粤剧活动的中心,并工作到终其一生。
马师曾回到新中国后,先后任广东粤剧团团长、广东粤剧院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还当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担负繁重的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他的艺术创作也获得极大的丰收。
少年时期
祖父马肇梅于广州经营茶庄,马师曾幼年与父亲马公权、母亲王文煜一同在广州居住。1907年家庭经商失败,他随祖父、父母亲举家前往武昌,投靠任两湖书院经学馆馆长的曾叔祖马贞榆,因而有机会攻读四书五经及习练书法,由此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
1911年武汉爆发辛亥革命,他随家人逃离武汉辗转回到广州,马师曾就读小学和中学期间,对戏剧开始发生兴趣,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明戏”的演出活动,有时还偷偷跑去观看著名演员新华、朱次伯等人演出的粤剧。中学未毕业奉父母之命到香港一间铜铁店当学徒,因不堪忍受店东和其他伙计的欺凌,跑回广州进入陈圹南的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与老艺人师傅佳建立师徒关系,自起艺名关始昌,从此开始了粤剧学徒的生活。
青年时期
1917年马师曾在广州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不久便受聘于新加坡庆维新粤剧团,后转投普长春粤剧团,并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期间在南洋一带学艺和演出,其间,他不满班主失信,不让他当丑生而当马旦,愤而离班。后转投当地尧天彩戏班任第三小生,改艺名为风华子,演戏期间巧遇机缘得与著名演员新华同台演出《苏武牧羊》,其表现甚为新华赞赏。不久又到庆难新戏班演出《杜十娘怒沈百宝箱》等剧目,终因当地艺人排挤而失业,流浪戏班之间及卖膏药、做矿工、当掌柜谋生。
1919年马师曾被平天彩班聘为第三小生,发奋勤学苦练,又得男花旦小湘凤(靓少凤)的支持帮助,小湘凤邀他合演自己编写的时装新戏《癫、嘲、废、戆》,演出引起轰动,马师曾崭露头角,被擢升为第二小生。后来小湘凤与他另组新班,他在演出《白蛇传》时扮许仙,唱做功夫别致,大受欢迎,戏班中人都说:“风华子第二小生一炮便打响了!”恰在此时,他遇见从国内前去演出的著名演员靓元亨,两人同台演出《海盗名流》等剧,马拜靓元亨为师,随靓元亨参加普长春剧团演出,自此开始起用本名马师曾。其问虽然出现编排新剧和表演传统的一些挫折,马师曾却能从中吸取教训,更加虚心和勤奋钻研粤剧的编剧和表演艺术。
1923年马师曾回港发展,于人寿年班任正印丑生,代替刚离开该班的正印丑生薛觉先,在千里驹、白驹荣等前辈的扶掖下,发挥其演戏诙谐、机变、通俗的特长,以及从师傅靓元亨处学到的小武行当演唱艺术,成功演出《玉楼春怨》、《一个女学生》以及他在南洋编演的几个新戏,无论、日场都大受观众欢迎。马师曾反覆钻研了传统粤剧《江湖十八本》,并在丑角上多番研究,于《苦凤莺怜》中演风尘侠丐“余侠魂”,创出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腔”),大受欢迎,在广州西关、南关四间戏剧轮流公演,历时接近半年,创下当时的卖座纪录。
1925年夏,他离开人寿年班与陈非侬等人另组大罗天剧团,在剧团特设编剧部,聘请陈天纵、冯显洲、黄金台、麦啸霞等人为专业编剧,他自己也亲自撰写剧本或与人合作编剧。大罗天剧团编演了一批古今中外题材的新剧,如《佳偶兵戎》、《贼王子》、《呆佬拜寿》、《红玫瑰》等,在剧本内容和表演艺术两方面都大胆革新创造。剧团的演员阵容强大,马师曾分别以生、丑、旦、净的行当扮演这些新剧中的人物角色,因而剧团演出非常旺台,在粤剧舞台可与人寿班并驾齐驱,马师曾的声名也日益显赫。
中年时期
1931年春,马师曾的艺术生涯出现一个重大的转折,这便是应聘到美国旧金山演出一年(因戏院院主欺诈被迫逗留两年)。行前他精心编印了《千里壮游集》带往美国,向美国观众宣扬优美的粤剧艺术,书中也透露了他逐步形成的“新剧”观。他一方面强调戏剧艺术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认为“人亦孰不爱国,凡爱国者必思自葆其国有之道德文化”,因而提出借戏剧“以宣传我国特有之道德文化”;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戏剧应该跟随时代发展而变革创新,认为“近年以来,中外的交通,多么利便,生活的变迁,多么剧烈,我们的伶人,依然守著什么场口步武的成法,什么靶子演唱的老例,纯粹用图案做脊椎,决不能站起来自称艺术,在此**戏和舞台戏竞争激烈当中,哪有不一败涂地的道理呢!”因此他提出要变革粤剧,“一方固须效他方之长,一方仍须保存粤剧之精华,从而发扬之,斯始有效也。”
1933年马师曾从美国回到香港与女伶谭兰卿组成第一个男女合班的粤剧团“太平歌剧社”(后改名“太平剧团”),当时报纸标榜马师曾是“新派粤剧泰斗导演兼主演艺术巨子”,顾名思义可知他是要大展拳脚对粤剧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在时粤剧极盛,他与当时由薛觉先领导的觉先声剧团在艺术表演上分庭抗礼,形成“薛马争雄”的时期,好戏连场,各有戏迷。
1944年马师曾与红线女结婚。
晚年时期
1955年12月14日,马师曾、红线女回到广州定居并参加广东的粤剧工作,受到党政部门、粤剧同行和热爱他们的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1956年马师曾被任命为广东粤剧团团长,与红线女合演回广州后的第一个新编剧目《昭君出塞》,不久两人又合演根据同名琼剧传统戏改编的《搜书院》,并到北京汇报演出,常委会委员长、总理先后同首都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56年5月17日召开的昆曲《十五贯》座谈会上,总理在讲话中表扬马师曾对粤剧工作的贡献说:“现在,行家马师曾回来了,气象就更不同了,更提高了。”并且给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美称。这一年,马师曾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剧协广州分会副主席,还光荣当选广东省文化先进工作者。
1958年11月广东粤剧院成立,马师曾被任命为院长,演出根据田汉同名话剧改编的粤剧《关汉卿》,于年底到武汉为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作专场演出。
1959年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邀请,以马师曾为团长的中国粤剧团带了《关汉卿》等戏赴朝访问演出。同年10月,马师曾率领剧团参加首都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剧目的演出活动,演出了《关汉卿》和《搜书院》。
1960年上半年,马师曾赴京担任由梅兰芳当主任的中国戏曲艺术研究班教师,教学期间与红线女等在北京中山公园演出了《关汉卿》。
1961年,以马师曾、红线女担任艺术总指导的中国粤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了《关汉卿》、《刘胡兰》等剧。
1962年夏,他为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等演出《屈原》一剧的“天问”一场,这是他在舞台上的最后一次演出。
1963年马师曾被确诊罹患气管癌,入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
1964年转往北京同仁医院治疗,4月21日终因不治逝世。
人物经历
抗日战争时期马师曾在湛江的演出岁月
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掀起全民抗战热潮。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当时省港的粤剧界“广府班”艺人,不愿留在沦陷区,为日寇粉饰太平登台演出,纷纷逃离香港、广州沦陷区,南下湛江(前身广州湾)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驻足。他们有的原班人马齐来,有的结伴而来组班,有的单身前来搭台。
当中著名的艺人有:薛觉先、马师曾、梁醒波、谭兰卿、郎筠玉、红线女等。他们演出栖身维持生计外,不少艺人还组织抗日剧团,编演抗战节目,进行救国宣传。众多的粤剧大老倌和红伶到湛,使边远的湛江地区粤剧一度兴盛。1942年3月艺术大师、粤剧泰斗马师曾从香港逃亡到湛,在湛江演出近二个月,为粤西的粤剧的演出历史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马师曾到湛时,时年42岁,在粤剧界早已久负盛名,红遍省港东南亚。此前,他领导的太平剧团,编演了《卫国弃家仇》、《秦桧游地狱》、《洪承畴》、《救国怜香两情深》等宣传抗日救国、痛斥汉奸无耻嘴脸为内容的剧目,广受观众欢迎。日寇迫近香港时,曾派特务汉奸,多次迫令马师曾组团慰劳日军,马师曾称病而拒绝。
在香港沦陷的第三天早上,他冒险带领全家大小十一人逃出香港,潜入澳门再转辗到湛江。到湛后,马师曾即与欧阳俭、罗丽娟、红线女、梁冠南、马师球、甘燕明等组成抗战剧团,在霞山,赤坎一带演出,霞山东堤一横路的中华戏院、赤坎南方路的中央戏院都有他们演出的足迹。他们全力以赴演绎传统戏剧和抗日内容节目,连续公演近二个月,久演不衰,其中很多是劳军、救济难民、捐款和筹募寒衣等义演,一些老湛江人,至今还记得马师曾当年演出的轰动场面。
马师曾在《刁蛮公主戆驸马》中扮演的戆驸马,《苦凤莺怜》中扮演市井人物余侠魂等角式,炉火纯青,演艺高超,给湛江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湛江是法帝殖民地尚未建市,十分落后,演出条件很差,场地几乎都是竹木搭建,蚊蝇很多,他们不畏恶劣环境,以舞台为家,坚持演出,赢得观众好评。马师曾当年曾赋诗记述此段苦难历程:“银线络流萤,凭栏听雨声。可怜翠袖湿,风舞泪痕轻。”马师曾也是在湛江通过艺人阿莲(何芙莲)结识了红线女,初起用为二旦,后为正旦并缔结姻缘。从此,奠定了红线女的粤剧生涯及为粤剧事业奋斗一生。
日寇闻讯马师曾在湛江,指派日本文化特务禾田久追踪到湛,威迫利诱马师曾返港,马师曾大义凛烈,临危不惧,严辞拒绝日寇要求,决定到内地广西演出。他率领全团六十多人,连同眷属一百多人随即避入寸金桥华界,不顾劳苦,一路步行,从遂溪、廉江石角进入广西玉林。他们沿途演出,继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用义演义唱募捐得来的钱财和衣物,支援前线抗日战士,救助后方苦难同胞,充分表现了马师曾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马师曾等在湛江演出期间,给粤西观众带来了新颖的唱功、悦耳的音乐、华丽的服饰、奇巧的布景、精湛的演技,对日后粤西粤剧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湛江粤剧界移植搬演省港戏班带来的流行剧目,习唱其通俗的唱腔,采用其新艳的戏服,省港戏班常用的灯光、布景、西洋乐器也逐渐见诸粤西舞台。
英文名
马师曾的英文名是“MaSiTsang”,以粤语(广府话)音译。其妻红线女英文艺名为“HungSin-nui”,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社会各界并非不应该随意使用1978年以後才逐步实施的汉语拼音“MaSizeng”作为其英文名。
广州市及广东省广府地区,在中华民国时期地名、路名及人名皆使用粤语音译,与今日港澳的做法相同。目前,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地依然允许华裔民众自行选择英文名的粤语或闽南拼法方案。
艺术成就
从1956年至1962年,他演出的剧目除《搜书院》、《关汉卿》外还有《昭君怨》(马师曾编剧并饰汉元帝);《桂枝写状》(传统剧目,马师曾整理并饰赵宠);《苦凤莺怜》(马师曾从1925年起一直上演的剧目,经他再作整理并饰义丐余侠魂);《斗气姑爷》、《刁蛮公主戆附马》(都是马师曾在30年代编写并一直上演的剧目,经他再作整理并在前者饰纨绔子弟萧怀雅,在后者饰驸马孟飞雄);《屈原》(马师曾据郭沫若同名话剧改编并饰屈原);《拾玉镯》(据京剧改编,马师曾饰刘大娘,由香港鸿图影业公司拍成**改名《佳偶天成》);《三娘教子》(传统剧目,马师曾整理并饰老家人薛保,由珠江**制片厂拍成**);《赵子龙催归》、《凤仪亭》(传统剧目,马师曾整理并在前者饰赵子龙,在后者饰吕布);《乔老爷上轿》(马师曾据川剧改编并饰乔溪);《蔡文姬》(据郭沫若同名话剧改编,马师曾饰曹操)。特别值得提及的,在现代剧《刘胡兰》中,本来没有适合他演的重要角色,他为支持现代剧的演出,积极争取演配角,饰演一个还乡团的恶霸地主石庭槐。
在以上剧目中,马师曾饰演的角色,包括了粤剧的男丑、女丑、公脚、未脚、正生、小生、小武等各种行当,戏路宽广,技艺精湛,为后辈做出典范。特别是由他编写或加工,经他多年演出锤炼的戏,都具有生活气息浓郁,人情世态刻画入微,人物性格夸张而又真实,语言奇趣横生的“马派”艺术的鲜明特色,他的表演艺术在国内国外部享有很高的声音。1960年,文化部委托中国戏曲学院举办以梅兰芳为班主任(兼教师)的“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聘请马师曾为教师。任该班教师的还有荀慧生、俞振飞、萧长华、刘成基、徐凌云、徐兰沅,都是中国戏曲界中德高望重,艺术卓有成就的老前辈。
马师曾后期更善于演老生角色,他在《屈原》一剧中演屈原,《搜书院》中扮谢宝,《关汉卿》里饰关汉卿,对每个角色演出非常传神,十分成功地创造了各个不同个性的人物性格。
1964年4月21日在北京病逝。
代表作品
马师曾一生参加演出的剧目为《关汉卿》、《屈原》等共计429个,其本人编剧及参与撰写的剧本共97个,曾参与拍摄的**有58部。
马师曾1922年返广州,被省港大班“人寿年”聘为正印丑生,因出色地饰演了《苦凤莺怜》中的余侠魂一角而名声大振,其具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喉”)亦从此家喻户晓,广为传唱。
三十年代,他在香港领衔太平剧团同薛觉先领衔的觉先声剧团艺术竞争达十年之久,人皆以“薛、马”并称,并逐步开拓了中外驰名的马派表演艺术流派,成为戏曲通俗化的大师,革新粤剧的前驱。上演名剧有《佳偶兵戎》、《贼王子》、《斗气姑爷》、《刁蛮公主戆驸马》、《二世祖》等几十出。所演过的剧目共有数百个。
1941年,马先生组织“抗战粤剧团”(后易名为“胜利粤剧团”),和红线女在广东、广西各地演出,长期为抗战宣传。
在抗美援朝期间,特意从香港返回广州参加义演。1955年冬,他从香港回广州定居,参加广东粤剧团,曾出任广东粤剧团团长、广东粤剧院第一任院长,并曾先后当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常务理事、剧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1956年曾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先进工作者。
他积极参加戏曲改革工作,和红线女主演的《搜书院》、《关汉卿》,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剧。马先生饰演的谢宝、关汉卿两个老生角色,形象鲜明,性格突出。他戏路宽广,除工丑生外,还擅演小生、小武、花脸、须生等。晚年改演老生,马腔从自由活泼转为苍凉刚劲,表演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人物评价
马师曾在广州,香港以及马来西亚、越南、美国等演出,以扮演粤剧特有的角色行当丑生为主,也演小生,须生、花脸。善于吸收文明新剧与**的表演艺术,对粤剧敢于作改革的尝试。他苦心独创了粤剧的新声“乞儿喉”,并在演《苦凤驾怜》一剧中的义丐余侠魂而一鸣惊人,逐渐成为近代粤剧艺坛上最有声望的演员之一。在国内粤语地区、港、澳、东南亚和美洲的华侨中,均享有很高的声誉。
马师曾青年时演小生、小武,中年则以丑脚享负盛名。他根据自己洪亮而欠圆润的嗓音特点而扬长避短,形成一种旋律跳跃,顿挫分明,吐字短促有力,行腔活泼滑稽的唱腔,人称“马腔”,他的成名经历详见“戏行史话”。马师曾是一位大胆创新的艺术家。他既继承传统,又敢于变化程式为已所用。最突出的是在演唱时,常常巧妙地使用广州方言俚语作唱词。他是开创粤剧通俗化的巨匠。他的唱腔尤其是唱“中板”,自然活泼、滑稽突兀;他独创的“乞儿喉”半唱半白,新颖奇特,顿挫分明,送音悠远,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马喉”。三十年代他引进了一些西洋乐器,丰富了粤剧伴奏音乐。他还吸收了**、话剧某些表演手法,融化于粤剧的表演之中。其表演,台风豪放,动作鲜明准确,出奇制胜,塑造人物逼真生动,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他敢于拒绝敌人的威肋利诱,毅然返回内地,在粤西和桂林,柳州一带演出。
马师曾最擅长演丑生戏,后期则多演老生、须生戏。他在《关汉卿》和《搜书院》中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的生动形象,和搜书院掌教谢宝的生动形象,均已拍成**。
军统头子戴笠如何把**皇后胡蝶弄到手的?
欢迎关注百家号《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文/莫玉林
作者简介莫玉林,四川仪陇人。干过建筑,修过铁路,进过工厂,闲暇时爱好文字。作品散见于多种报刊杂志,四川数字出版社签约作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胡蝶和戴笠的情感纠葛,在民国时代算是不朽的传奇,一个是举世闻名的**皇后,一个是心狠手辣的军统头子,两条路上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居然会朝夕相处,同床共枕,简直让人不可思议,难以置信。可是,事实就是如此,谁也无法改变,正如沈从文所言: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民国时代的才女张爱玲接触的胡兰成,是一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汉奸,但和戴笠比起来,那纯粹是不值一提,小巫见大巫的事。
我们来看一下,戴笠是怎样一个人,他出生于1897年,浙江衢州人。1926年入学黄埔军校第六期,将原名戴春风改名为戴笠。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军统局,命令大量特工刺杀汉奸,如张敬尧、张啸林、傅筱庵、高月保等。
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呼风唤雨,戴笠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1937年,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都是他去软禁的,同年7月,指挥抓获日本间谍黄?F,并将其。戴笠因得到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党内的政敌。
大家都知道,胡蝶是民国时代红得发紫的影星,人极漂亮,上银幕是美人,日常生活中同样也是美人。她性格柔顺,聪明伶俐,又极善解人意,柔情万种,温润如玉。著名小说家张恨水说:胡为落落大方,一洗儿女之态,性格深沉、机警、爽利而有之,如与《红楼梦》人物相比拟,十分之五六若宝钗,十分之二三若袭人,十分之一二若晴雯。
戴笠是胡蝶的粉丝,那是银幕上的偶像,可望而不可及,他在心中应该感谢那个枪林弹雨的岁月。不然,他这辈子也不可能与胡蝶有半点关系和瓜葛,不说能拥入怀中,就是想目睹一下对方的芳容也是难于上青天。
原来,上海沦陷后,胡蝶与丈夫潘有声同去香港,继续活跃在影界拍片。谁知香港也遭到了日本的践踏,胡蝶初想继续留在香港,因她名声太大,成了日本人惦记的对象。有一天,一个贼头贼脑的日本官员找上门来,眯缝着一双小眼,对胡蝶说,日方邀请你赴东京拍一部《胡蝶游东京》的影片,宣扬中日亲善思想,好吗?
胡蝶盯了对方三秒,看见这个长方形的脸上,有着阴阴的笑,明白对方不怀好意。立即用手捂着小腹拒绝说,长官,我已怀孕三月,不方便出演,等生完孩子后,再去参加。日本人的目光在她的小腹上扫视了几遍,半信半疑。
日本人离开后,胡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虽然暂时把日本人敷衍过去了,对方肯定还会找上门来,她犹豫再三,决定回大陆避难。她没有料到这一走,自己的人生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折。女人喜欢自己的物品,胡蝶也不例外,她对所有的物品,大到棉被,枕头,小到化妆盒子,一样也舍不得丢弃。临行前,胡蝶夫妇将历年积存的财物装成30箱,托当时在港秘密负责接送工作的杨惠敏女士代运回国。
杨惠敏原是淞沪抗战时冒枪林弹雨之险,向四行仓库八百孤军献旗的女童子军,后由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派到香港做接运爱国抗日人士到大后方去工作,与胡蝶夫妇颇有交往。不料,当胡蝶夫妇爬山过西贡,步行至淡水,然后抵达广东韶关时,却得知30箱财物在东江被劫的消息。
行李箱内有胡蝶欧游时各国名人及朋友的照片、题字,她在香港拍《孔雀东南飞》时特制的衣物以及许多宝贵首饰、纪念品等。对一个珍爱名誉的影后而言,均是无价之宝,自己半生的积蓄,眼看付诸流水,胡蝶仿佛从天堂跌入了地狱,为此伤心欲绝,滞留桂林大病一场。此事由胡蝶在上海时的好友杨虎、杜月笙得悉,立即找关系查处,他们首先想到了一个可靠大人物戴笠。
当扬虎将此事告知军统老板戴笠时,戴笠仰起头,打了几个哈哈。真是天上掉下了一大馅饼,胡蝶早已是他梦寐以求的一盘天鹅肉。他眯缝着眼,把这个时代最耀眼的美女明星,在记忆中认真梳理了一遍:明眸皓齿、仪态端庄、清丽脱俗、体态丰满,脸上一对动人的酒窝?胡蝶在《啼笑烟缘》《姊妹花》等影片内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使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统老板佩服得五体投地,垂涎三尺,魂牵梦绕,没想到上天如此眷顾他,机会就这样顺手拈来。
“好,好咧!这事就包在老兄身上,一定不能委屈了咱们的大明星。”戴笠对着电话高声回答,他当仁不让、大包大揽地承担起本不属于自己的案子。立即电告桂林的军统机构为胡蝶提供两张机票,胡蝶夫妇到达重庆后,应邀住进范庄杨虎家中。戴笠十分清楚自己手中虽操生杀予夺大权,但对胡蝶这类世界级名人,只能智取,不能强夺,否则会引起社会舆论公愤。
心疼自己财物的胡蝶,见到戴笠时,像遇到了上辈子的恩人,几乎忘了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当着众人的面,双手拖着戴笠的手臂,哭诉着说,肯定是杨惠敏抢了我的行李,她知道我的行李中有不少珍贵的东西?戴笠的目光从天边收回,落在对方沾满泪水的睫毛上,他恨不得自己长出翅膀来,抱起这个女人一起飞走,飞入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中,那该多好?
戴笠回过神来,一反平常对女人吊儿郎当的表情,拍着胸膛说:丢失的财物,我一定给你找到。回头将一支手枪扔给身旁的警卫,立马吩咐,快去湖南株州,把杨惠敏抓起来!两天后,杨惠敏及情夫赵乐天押解到了重庆。尽管抓了人,案子仍破不了,财物找不回来,怎么办呢?
戴笠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按胡蝶开列的丢失珠宝、衣物的账单,派人从国外购置,然后对胡蝶说,“这是追回的一部分财物。”胡蝶看见这些财物有些陌生,知道不是原件,但款色新颖、价值更好,于是心领神会,心中对戴笠自然有了一些好感。这是戴笠想赢得胡蝶的欢心,采取的第一步。
不过,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戴笠在追求心仪的女人时,不仅用了心思,还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不像胡兰成追求才女张爱玲时,没有花费任何钱财,只是靠他那张能说会道、油嘴滑舌的嘴。
随后,为了安全起见,戴笠亲自把胡蝶夫妇从范庄接出,安排住进中四路151号公馆,这里从家具、卫生设施到衣食住行的各种物品以及勤杂、服务人员等,一应俱全的公寓,免费供胡蝶夫妇享用。落魄之时的胡蝶,有了这种待遇和享受,她的内心对戴笠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戴笠知道胡蝶为自己的财物伤心过度,身体病后恢复不好,他请名医为胡蝶疗治,配送贵重药品,用以调养滋补身体,还从百忙之中,每日登门与胡蝶聊天解闷。各种名特土产、鲜花水果等,更是每日不断的派人送到公馆。这种关心和呵护,就连丈夫潘有声也自愧不如。
从戴笠的种种举动中,可以看出,他除了读过军事方面的书籍之外,也一定熟读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之类的书籍,他懂得男女之间的思维差异,懂得女人的心理和需求,懂得在恋情方面,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他愿意无止境地付出。在这方面,他远远超过了潘有声,也超过了胡兰成。
有吃有住的潘有声,感觉大后方条件不错,在重庆继续做生意,他没想到,险恶的人心像毒蛇一样,悄悄地向他靠近。不久之后潘有声在生意上吃了官司被抓了起来,胡蝶情急之下只得找戴笠帮忙。她来到戴笠的休息室,他坐在藤椅上,眼睛盯着头顶上缓缓转动的吊扇,嘴里哼着歌,脚尖拍着地面打着节拍。见胡蝶进来,他停止了歌声,先开口说:“快来坐,胡女士。”
“戴老板,我有急事,求求你,救救我丈夫吧。”
戴笠脸上划过一丝阴险的笑意,明知故问:“潘先生怎么了?”
“被人抓了。”
戴笠把手枪向桌子上一拍,,我靠!随即站起来,上前一步,拍着对方的肩,郑重承诺,不要着急,我去处理。她根本不知道,这一切也是戴笠设计好的。
戴笠想得到胡蝶,首先就要把碍事的潘有声除掉,但是也不能闯进房间把他杀了,那自己追求美人的计划可就泡汤。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潘有声支走,特地给潘有声设计了一些西南地区的通行证,让潘有声去昆明做运输生意。昆明在那时是全国最重要的运输中心,到昆明特许做运输在当时可是非常来钱的一个途径,没有特批是办不成的。
戴签的手下叫潘有声去老板那儿,潘有声走进戴笠的办公室,只见戴笠跷着二郎腿,一只手剔着牙,一只手拿着报纸。戴老板,有什么事吗?潘有声怯怯地问。有一件好事我要告诉你,戴笠把报纸从眼前移开说,云南运输公司的特批,我弄到了,你去那儿搞运输吧。胡蝶呢?潘有声说出这句话时有些后悔,哪有自己老婆还去征求别人的意见?戴笠真想上去扇对方几个耳光,这个没出息的东西,连老婆都会弄丢的男人!
他笑着说,胡蝶是大名人,现在到处,她留在我这儿最安全。潘有声想说,还是让胡蝶一起去,他一眼看到了戴老板腰间那支锃亮的手枪,似乎随时会要了他的命,他心中一惊,言不由衷地回答,那是那是。
第二天,一辆护送潘有声的轿车停在了胡蝶夫妇的门前,嘀嘀,司机鸣喇叭催促。潘有声背着一个挎包,来到门口,对妻子告别,夫人,我拿到运输证了,你好好呆在这儿,等我安顿下来,赚到钱了,就接你去云南。胡蝶拥着丈夫欲哭无泪,她心里清楚,丈夫离去,相见的日子就会遥遥无期。她想说出某种真实的想法,又怕丈夫更会不安,她只说了两个字,保重,就松开了手,让丈夫上了车。
车子突突地开走了,门前弥漫着汽油的味道。这一切,站在另一幢楼上的戴笠,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乐开了花,真想高歌一曲。此后的日子,胡蝶看见戴笠手下人员,每到黄昏时,口哨一响,统一集和,那些在月光下挥舞的刀剑,闪着白色的寒光。偶尔也能看见戴笠站在那棵梧桐树下,目光盯着远方,一支手枪在右手中或爬上爬下,或自如地打着圈儿。在这种环境中,胡蝶心中有一些畏惧。
丈夫走了以后,胡蝶想出门,要经过戴笠的允许,并且有专人跟着。她如一只关在笼中的金丝鸟,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出戴笠布下的天罗地网。她想到过逃走,想到过自杀,但她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为了家人,为了希望,为了梦想,她必须活着。胡蝶也是一个柔忍有度,想得开的女人,反正走不脱,逃不掉了,又是人心惶惶的岁月,住在这儿,也是一种不错的地方。
正如老舍先生说:“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明天有朝阳晓露?记忆中也有痛苦危险,可是希望会把过去的恐怖裹上一层糖衣,像看着一出悲剧似的,苦中有些甜美。”
戴笠对胡蝶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他将在中美合作所时收集到的一枚重1.1克拉、价值5000元的钻戒,亲自送给了胡蝶。她把钻戒捧在手心,朦胧的壁灯光线漫过她曲线分明的身体,落在那一双由于惊喜而显得又圆又深的动人酒窝,一双大眼睛在这只钻戒上散发出无限光华?胡蝶嫌公馆的窗户狭小,楼前景物不好看,戴笠马上派人在公馆前重建别墅。
胡蝶爱吃南方水果,他派飞机从印度空运,胡蝶说拖鞋不舒服,他买来一大堆鞋子让胡蝶挑选。戴笠还派厨师何琼梅悉心照料胡蝶的生活,何琼梅最拿手的是桂花千层糕,洁白晶莹如玉,软而不糯,甜而不腻。胡蝶吃着,开心笑道:这种千层糕,比慈禧太后吃的茯苓饼还要可口。哪个女人经得住这般纠缠和关爱,哪个女人会为自己如此付出的男人而无动于衷?
一个晚上,戴笠站在梳妆台前精心地打扮着自己,他望着镜子里的男人,笔挺的中山装,整齐的头发,嘴角处的八字胡?他差点不相信镜子里帅气的男子会是自己。他来到了胡蝶的卧室,习惯性的陪胡蝶聊天,胡蝶刚从浴室里出来,穿着背心和短裙,轮廓分明的身体在粉红色灯光的映衬下,像天边飘来的一位仙女,温柔中带着一丝妖媚,亮丽中透着几分灵气。
胡蝶偷眼打量着对方,坐在沙发上的戴笠,微微张开着嘴,舌头在不停地蠕动着,像在梦中吻什么东西一样。这个独一无二,力量呈现的男人,她甚至暗中欣赏着他的英气和野性,心里升腾起一丝仰慕。或许,这就是人类的共性,谁也经不住来自异性的某种诱惑。聪明如胡蝶,哪里不知道对方的小小心思,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她不清楚,今夜的戴笠耐心已经到了极限,他不想再等了,突如其来的举动,或许会给她某种惊喜。
他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张开双臂走向胡蝶,像老鹰抓小鸡一样,一把将对方搂入怀中。胡蝶的身体在他的怀里不停地颤抖,犹如一只遭受惊吓的小鹿,她伸出一只手,推着对方的脖子,挣扎着说,戴老板,戴老板,你不能这样,我是有夫之妇,不值得你?话还没有说完,对方的舌头已经滑到了她的嘴边,顺利地进入了她的嘴里,肆无忌惮地搅动着,戴笠的手也随即穿过她单薄的背心,进入了高耸的胸前?
胡蝶的身体迅速地酥软起来,她失去了挣扎的力气,像一只温顺的猫。那一刻,她忘了自己的丈夫,忘了自己的孩子和母亲,忘了舆论的压力,她像一个风情万种的仙女,忘情地迎合着戴笠,任凭他摆布。那一年,胡蝶35岁,正是身心最成熟的年龄,往后的每个夜晚,两人如夫妻一样,同床共枕,相拥而眠。诚如三毛所说,或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
为了让心爱的女人开心,戴笠在歌乐山附近的杨家山上专门为胡蝶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别墅,名曰“神仙洞”。这是他为了避开人们的耳目,好专心一意与胡蝶欢爱而共筑的场所。神仙洞四周环境幽静,风景绝美,胡蝶穿着高跟鞋走路不方便,他就要求汽车可以直达门口而不必再费胡蝶多走一步路途。为了严加保密,他特地在别墅外围修建了电网、水渠及隔离外界的围墙,里外三层还设置了巡逻岗亭。可谓用心良苦,金屋藏娇。胡蝶将自己的柔情蜜意全部献给了这个男人,他俩在神仙洞里共浴爱河长达两年之久。
自从和胡蝶在一起后,不眨眼的戴笠展现出了他柔情的一面。他曾对胡蝶说:“我今生最大的心愿是与你正式结为夫妻,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不要。”或许,这就是一个好女人,能够改变一个坏男人。原本私生活混乱的戴笠,得到了胡蝶之后,每天都会拜倒在她的裙下,不能自拔。毕竟,那是让多少优秀男子垂涎三尺的**皇后和心中女神,能与她同床共枕,肌肤之亲,他算是三生有幸。他也清楚,要不是的岁月,这位大美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落入他的手中,这是他可以向世人炫耀的资本。
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在戴笠三番五次地求婚下,胡蝶最终同意与丈夫离婚,嫁给戴笠。不知是“恶有恶报”,还是上天横加阻拦?让戴笠的如意算盘化为了泡影。
1946年下旬戴笠准备迎娶胡蝶,胡蝶约好了潘有声在上海离婚。戴笠有要任在北京开会,原本开完会要回重庆去,为了早一点,再早一点见到胡蝶,以解相思之渴,戴笠准备先乘飞机去上海一趟。3月17日那天,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不利于乘坐飞机,戴笠保持他一贯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处事风格,果断出行,冒雨前往,途中在南京西郊的岱山失事身亡。
就如当年的徐志摩,为了急着去北京参加前女友林徽因的讲座,搭上一架邮政飞机,讲座没参加,却在半路上机毁人忘。这些事例,似乎也是对人们的一种提醒,是你的,跑不掉,不该你的,急也没用,戴笠的正应验了那句谚语“忙人做不得好事”。
要是戴笠不是意外身亡,胡蝶只有成为他的妻子,与戴签共同面对以后的漫长岁月。
(**皇后胡蝶与军统头子的恩怨缠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